top of page
搜尋

當廣播變成藥局,誰來落實藥事法?

  • 作家相片: 松東 劉
    松東 劉
  • 7月28日
  • 讀畢需時 2 分鐘

現代媒體環境變化迅速,許多傳統媒體面臨生存壓力,轉而開發商業合作的新模式。其中,電台賣藥成為一種不容忽視的現象。聽眾在開車、做家事時聽到主持人熱情推薦某些保健食品或藥品,或以親身經歷分享產品療效,很容易產生信任與購買衝動。然而,這種行為往往已悄悄踩線甚至違反藥事法

根據藥事法的相關規定,藥品的製造、販售與宣傳必須經過嚴格審核。任何媒體平台不得擅自宣稱藥品療效,也不得誇大商品功能。電台節目若未取得廣告審查許可,就在節目中推銷藥品,即屬違法行為。不論主持人是否醫療背景,只要節目內容涉及醫療療效宣稱,就必須依法處理。

現實中,許多電台賣藥節目以擦邊球方式操作,例如主持人「現身說法」,講述使用某產品後病情改善,並鼓勵聽眾來電「諮詢」。這樣的行為雖然未明言販售,但實質上已達到商業目的。藥事法對此類行為已有明確判例,認定為違規行銷。

此外,有業者會以「天然成分」、「漢方傳承」等名義販售含藥性成分的產品,以避開法規限制。然而,只要產品具有治療功能,就應依法歸類為藥品,受藥事法全面規範。即便聲稱為保健食品,只要宣稱「可以治療某病症」,便可能構成違法廣告。

電台賣藥問題不僅傷害消費者權益,更破壞專業藥事體系。長期下來,民眾可能會選擇「相信廣播、不看醫生」,導致病情延誤、誤用藥品,甚至產生重大副作用。曾有案例顯示,一名聽眾長期服用電台購買的減肥產品,最終因隱含禁藥成分導致肝損傷,追悔莫及。

面對這種情況,除了主管機關強化查緝之外,更應提升消費者的基本用藥知識。教育民眾辨識藥品與保健食品的差異,認識合法藥品購買管道,是從根本解決問題的重要一環。

最終,我們要思考的是:當電台節目以「健康分享」之名行「非法賣藥」之實,我們的社會是否已對藥事法的規範鬆懈?唯有持續監督並強化法規執行力,才能遏止這種模糊灰色地帶的擴張。廣播應是知識與娛樂的傳遞工具,不該成為違法藥品的銷售通路。落實藥事法,刻不容緩。


 
 
 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送禮新風格:台北伴手禮人氣喜餅與月餅推薦

送禮,是台灣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無論是婚禮喜慶、節慶團聚,還是出國探友,一份精心準備的甜點禮盒總能傳遞溫暖與祝福。而在眾多選擇之中,喜餅與月餅始終是最能代表台灣味的經典甜點。這些充滿文化與情感的糕點,搭配創新的包裝設計與在地食材,更讓「 台北伴手禮...

 
 
 
快充科技 × 生活質感:最懂效率的男生生日禮物

對現代男性而言,時間比金錢更珍貴。從早晨鬧鐘響起、第一杯咖啡開始,到夜晚關上筆電的那一刻,生活幾乎被數位裝置緊密包圍。手機成為工作、娛樂、社交的核心工具,而「 手機充電 」這件看似平凡的小事,實際上深深影響著生活節奏。當時間不夠、行程緊湊時,一款具備 快充...

 
 
 
商務中心×共享辦公室

面對多變市場,企業需要一個能隨時縮放的根據地;把行政外包、把固定成本變成服務,是許多團隊選擇 商務中心 與 共享辦公室 的原因。兩者若能聯手,更能兼顧彈性與專業。前者提供秘書代接電話、信件管理、會議接待與法會顧問;後者則以開放社群、彈性座位與完善會議室著稱。把兩種優勢疊加,...

 
 
 

留言


文章: Blog2_Post

©2022 by blogger.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.com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