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搜尋

監護權與親權背後的真相

  • 作家相片: 松東 劉
    松東 劉
  • 7月24日
  • 讀畢需時 2 分鐘

在家庭結構日益多元化的今天,越來越多家庭面臨離婚、分居、未婚生育等問題,而其中最受關注的法律議題之一,就是子女的監護權與親權問題。許多父母在法律程序中,不免出現諸如「監護權到幾歲?」「能不能放棄監護權?」「何時會被親權剝奪?」「能拒絕生父認領嗎?」等問題,顯示社會大眾對這些議題仍存在認知上的落差。

我們首先要釐清一個觀念:「親權」與「監護權」並非完全相同。親權是一種綜合性的父母法律義務,包含對子女的扶養、教養、財產管理等責任;而監護權則偏重於實際照顧與決策權限,例如孩子住哪裡、上什麼學校、看什麼醫生等。在實務上,當父母離婚或分開生活,法院需裁定由誰擔任監護人,通常會交由一方單獨行使。

根據我國法律,監護權到幾歲?答案是直到子女18歲為止。這代表即便孩子進入高中,父母仍對其擁有監護與親權的法律責任,不能任意放棄。即使父母雙方協議將監護權交由其中一人,也須透過法院認可程序。因為法院的核心判斷原則是「子女最佳利益」,而非單方面的家庭協議。

那麼,能不能放棄監護權?很多人誤以為只要聲明不願意再管教、照顧孩子,就可以終止責任。然而,法律不允許父母隨意放棄對子女的責任。若無特殊情況,例如本人無能力照顧或面臨重大疾病,法院一般不會批准父母放棄監護權。即使法院考慮變更監護安排,也會詳細評估新監護人的條件與照顧能力。

在某些特殊情況下,法院可依職權或當事人聲請,採取停止親權的手段。這通常出現在父母一方有暫時性障礙,例如住院、失蹤、犯罪入獄等,法院認為其無法正常履行親職,就可能裁定暫停其親權行使。這種處分是可逆的,一旦情況改善可恢復。

但若情節嚴重,例如父母涉及虐待、性侵、遺棄、家暴等情況,法院可採取親權剝奪的處分。這種情形下,父母會永遠喪失對子女的法律關係,也無權再干涉其生活或教育。這是一項極端但必要的保護手段,目的在於保障孩子的安全與未來。

至於非婚生子女的情況,常見的法律問題是:「可以拒絕生父認領嗎?」根據《民法》,生父若欲建立法律上的親子關係,須透過認領程序。若母親認為生父不具備照顧能力、或認領可能對孩子造成損害,可依法向法院提出異議。法院將基於子女福祉,審慎裁定是否接受認領請求。

監護與親權議題不只是法條問題,它更牽涉到倫理、家庭與人性的層面。當事人在面對這些選擇時,應從長計議、充分了解法律程序,並與專業律師討論對策。切勿因一時衝動或誤解,錯失保障子女未來的機會。

在法律面前,每位孩子都應該被平等對待,也應該被妥善照顧。透過正確處理監護與親權問題,不只是履行父母責任,更是對孩子人生起點的負責。


 
 
 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送禮新風格:台北伴手禮人氣喜餅與月餅推薦

送禮,是台灣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無論是婚禮喜慶、節慶團聚,還是出國探友,一份精心準備的甜點禮盒總能傳遞溫暖與祝福。而在眾多選擇之中,喜餅與月餅始終是最能代表台灣味的經典甜點。這些充滿文化與情感的糕點,搭配創新的包裝設計與在地食材,更讓「 台北伴手禮...

 
 
 
快充科技 × 生活質感:最懂效率的男生生日禮物

對現代男性而言,時間比金錢更珍貴。從早晨鬧鐘響起、第一杯咖啡開始,到夜晚關上筆電的那一刻,生活幾乎被數位裝置緊密包圍。手機成為工作、娛樂、社交的核心工具,而「 手機充電 」這件看似平凡的小事,實際上深深影響著生活節奏。當時間不夠、行程緊湊時,一款具備 快充...

 
 
 
商務中心×共享辦公室

面對多變市場,企業需要一個能隨時縮放的根據地;把行政外包、把固定成本變成服務,是許多團隊選擇 商務中心 與 共享辦公室 的原因。兩者若能聯手,更能兼顧彈性與專業。前者提供秘書代接電話、信件管理、會議接待與法會顧問;後者則以開放社群、彈性座位與完善會議室著稱。把兩種優勢疊加,...

 
 
 

留言


文章: Blog2_Post

©2022 by blogger.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.com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