被保險公司求償別慌!教你正確應對代位求償糾紛
- 松東 劉
- 20分钟前
- 讀畢需時 3 分鐘
一場車禍可能不只是一瞬間的碰撞,更可能引發後續漫長的法律糾紛。許多人在事故處理結束後,以為事情已落幕,卻在幾個月後收到保險公司的信件,內容寫著「代位求償通知」。而當中金額往往高得嚇人,讓人懷疑保險公司代位求償金額過高。面對這種情況,該如何處理才不吃虧?
首先,必須了解代位求償的法律基礎。根據《保險法》第53條,當保險公司賠償被保險人損失後,得以被保險人名義向事故中有責任的一方求償。也就是說,保險公司取得被保險人的「求償權」。這樣的設計本意是為了加速理賠流程,避免被害人重複損失。但實務上,有些保險公司卻在金額計算上不夠透明,造成保險公司代位求償金額過高的情況。
因此,若你收到代位求償通知,不要立刻簽署或付款。請先確認三件事: 第一,事故責任比例。根據警方提供的「初判表」,可初步了解誰是主要肇事方。然而要注意,若初判表與事實不符,你有權要求警方更正。例如:對方違規變換車道、未保持車距、或闖紅燈等證據,都能影響最終責任比例。若責任比例錯誤,保險公司後續求償金額自然也會偏高。
第二,金額明細是否合理。依法律規定,保險公司求償必須以實際損害為限。若求償內容包含重複計算的拖吊費、誇大修車費、或不必要的停車損失,就可要求保險公司重新計算。建議要求書面「代位求償明細表」,逐項比對金額與收據。
第三,確認代位求償流程是否合乎規定。一般流程包括: 1️⃣ 保險公司完成理賠,取得求償權。 2️⃣ 發函通知事故責任方或其保險公司。 3️⃣ 若對方不同意或未回覆,保險公司可提起民事訴訟。 在此階段,你可透過書面方式表明異議,或委託律師處理,避免單方面被判定全責。
舉例來說: 張先生在下班途中發生擦撞事故,警方初判雙方各半責。幾個月後,他收到保險公司代位求償通知,金額高達八萬元。經律師協助調查發現,事故現場監視器顯示對方違規變換車道,明顯肇事。張先生向警方申請修正初判表,責任改為兩成,保險公司最終同意以一萬六千元和解。這起案例說明,初判表與事實不符時,只要及時提出更正,就能減少不必要的代位求償壓力。
另外,若與保險公司協商未果,可向「金融消費評議中心」申訴。該中心可協助調解保險糾紛,費用低且程序簡便。若仍無法解決,最後可提起訴訟,由法院審理代位求償金額是否合理。
值得提醒的是,代位求償通知並非法院判決,也不是強制執行命令。只要你依法回覆並提出證據,保險公司不得強行追償。反之,若你忽視信件或未及時處理,保險公司可能直接提告,屆時需花費更多時間與金錢應訴。
總結來說,車禍如何面對保險公司代位求償的關鍵在於「冷靜處理」與「合法抗辯」。保險公司有權求償,但民眾同樣有權檢視金額、挑戰責任比例、並要求合理依據。只要掌握代位求償流程、檢視初判表是否正確,就能避免被動挨告或支付不當金額。
法律不是只保護強者,而是給懂得運用的人盾牌。面對保險公司代位求償金額過高,別害怕,因為你擁有「說不」的權利。
留言